您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

新疆发布《2015年度新疆质量状况》白皮书

发布时间:2016年4月26日 来源: 点击率:4328 字体:【小】【大】

亚心网讯(记者刘毅王兴瑞)25日,自治区质量兴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2015年度新疆质量状况》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

    据介绍,此次发布的白皮书从全区质量总体状况、我区质量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升自治区总体质量水平的对策与建议三个方面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我区质量工作发展现状和未来工作重点,汇集了自治区质量兴新工作领导小组20家成员单位的数据资料,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按照大质量科学构架编制而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全区开展质量兴新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白皮书指出,2015年全区产品质量总体水平稳中有升,工程质量安全可控,服务质量水平不断提高,环境质量总体趋势向好,全年未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今后一个时期,全区将继续大力推动质量兴新战略的实施,加大质量工作的投入和保障力度,增加检测资源的供给,建立质量人才培养、引进机制,为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当日,自治区质监局还发布了2015年执法打假及12365业务受理情况。2015年,全区质监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38149余人(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5159家,查处案件1901起,涉案货值3795万余元,挽回经济损失1377.2万余元。全区12365举报处置指挥中心受理业务18805起,其中有效业务受理12658起,处理12298起,办结率达到97.15%。

    去年新疆质量水平总体向好

    □亚心网记者刘毅王兴瑞

    4月25日,自治区质量兴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2015年度新疆质量状况》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从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四个主要领域分析了新疆2015年的质量状况,反映全区质量工作的基本状况和存在的不足。

    2015年,我区产品质量总体水平稳中有升,工程质量安全可控,服务质量水平不断提高,环境质量总体趋势向好,全年未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

    产品质量稳中有升

    2015年,全区工业产品总体质量水平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向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平稳,市场流通商品质量问题较多,特种设备质量安全状况稳定可控。

    2015年,自治区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共对全区6652家企业的8466批次产品进行了监督检查,合格批次为7889批,产品质量批次合格率为93.60%,同比上升1.38%。

    全区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向好。2015年,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酱油、食醋等12类产品进行了专项监督抽检,合格率为89.2%。其中,调味面制品、食醋、桶装饮用水、糕点、葡萄酒、白酒、食用植物油实物质量合格率较低。在对小麦粉制品、油炸小麦粉制品(油条、麻花等)进行的专项监督抽检(检测项目仅限于铝的残留量)中发现,油炸小麦粉制品(自制)不合格率较高,主要原因是经营者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

    2015年,全区农产品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质量安全保持平稳,农资消费投诉下降,农民满意度明显提高,农资市场秩序持续好转。自治区农业厅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活动,共抽检样品9796批次,合格率由上年的98.8%提高到99.24%。自治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机构对全区兽药、饲料、生鲜乳监测结果表明,全年畜禽相关产品质量安全有保障,在“瘦肉精”和兽药残留专项检测中,均未发现不合格品。

    在产品质量分类中,重点商品质量不合格较多。2015年,自治区工商系统根据消费者申(投)诉、媒体反映以及行政执法中发现的商品质量问题,全年共抽检重点商品1241个批次,检出不合格商品280个批次。不合格商品主要集中在服装、床上用品、建筑装修材料、复印纸等产品中。

    工程质量整体稳定

    2015年,全区建筑工程总体质量水平保持稳定,交通工程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明显提升,水利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合格率稳步提高。

    建筑工程质量水平保持稳定。2015年度我区各级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累计监督房屋建筑工程17545项,建筑面积合计13236.1万平方米。建设单位组织竣工验收合格工程5299项,建筑面积4311.1万平方米,通过竣工验收备案工程4162项,建筑面积2675.01万平方米,竣工验收总体备案率78.54%。

    交通工程竣工鉴定合格率、优良率明显提升。2015年竣工鉴定项目32个,质量合格率、优良率比上年提高9.38%和15.63%。

    2015年,全区水利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合格率稳步提高。12项大中型水利工程通过了政府验收,竣工验收合格率为100%。

    服务质量有新提升

    2015年,全区旅游服务质量稳步发展,交通运输服务质量趋势向好,医疗质量管理逐步加强,通信、邮政服务质量稳步提升。

    在旅游服务方面,2015年,我区旅游主管部门组织开展了A级旅游景区及导游员的服务质量专项整治活动,共检查旅行社340家、星级饭店414家、旅游景区123家。注销37家旅行社资质,取消18家旅游星级饭店资质,39家旅游星级饭店限期整改,有34家A级景区通过质量等级复核,通过率为76%,目前全区国家5A级景区已达9家,居全国前列。

    在交通运输服务方面,2015年,全区铁路客运能力不断提升。截至2015年底,乌鲁木齐铁路局共开行旅客列车55对,客运日均运能达到80183人,同比增长9.3%。民航运输服务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全年新疆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2536.3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7.8万吨,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851万人次,位居全国千万级大型机场第15位。

    在通信服务方面,全区进一步加快高速光纤宽带普及,20M带宽以上用户占比57.7%,光纤用户家庭覆盖达600万户。推广单宽带折扣优惠、流量不清零、流量转赠等服务,固定宽带资费下降40%以上,移动互联网资费下降30%以上。

    全区邮政服务质量水平也正在稳步提升。2015年,全区新建村邮站163个,安装智能包裹箱149组,补建并运营359个邮政网点,新增快递企业及分支机构489个。

    环境质量正在好转

    2015年,全区城市空气质量有所好转,河流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总体水质状况为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主要污染物完成控制目标。

    生态保护和建设成效显著,全区经过多年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7%,绿洲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8%。2015年,全区区域性沙尘天气增加2次,局地性沙尘天气减少8次,沙尘天气发生频次有所减少。

    城市空气质量方面,2015年,全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日数比例为70.2%,首府乌鲁木齐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238天,与上年相比增加29天,空气质量明显好转。

    水环境质量方面,监测的16个城市34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中,水质达标的占91.2%,总体水质状况为优。72个县城89个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总体水质为优。与上年同期相比,全区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稳定,优良水质比例提高了0.8个百分点,轻度污染水质比例降低了1.6个百分点。

    2015年,全区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同比全面下降,经环保部核定,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全部完成2015年度和“十二五”总量控制目标任务。

    产品质量

    2015年,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共对全区6652家企业的8466批次产品进行了监督检查,合格批次为7889批,产品质量批次合格率为93.60%,同比上升1.38%

    工程质量

    全区建筑工程总体质量水平保持稳定,交通工程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有所下降,水利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合格率稳步提高

    服务质量

    全区旅游服务质量稳步发展,交通运输服务质量趋势向好,医疗质量管理逐步加强,通信、邮政服务质量稳步提升

    环境质量

    2015年,全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日数比例为70.2%,首府乌鲁木齐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238天,与上年相比,达标日数增加29天,空气质量明显好转

    持续构筑质量共治新格局

    ——专访自治区质量兴新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自治区质监局局长刘新胜

    □亚心网记者王兴瑞刘毅

    过去的一年里,我区稳步推进质

    量兴新战略,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水平不断提高,质量共治的新格局正逐步形成。同时,质量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针对此次发布的《2015年度新疆质量状况》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中的重点内容,记者采访了自治区质量兴新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自治区质监局局长刘新胜。

    记者:与前两次相比,今年发布的白皮书有什么亮点?

    刘新胜:自治区连续三次发布质量白皮书,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就是为了促使和引导各级政府部门形成质量共治合力,同时为社会提供了解和查询质量状况的依据,使消费者对全区质量有整体上的认识。同时,我区质量白皮书的深度和广度也在全国名列前茅。与往年相比,今年白皮书的内容更翔实、数据更全面、针对性更强,在往年对全区各行业质量状况发布的基础上,今年对各地州的质量状况也有所涉及,下一步将继续探索,实现全区质量状况纵向、横向都能比较分析。此外,自治区质监局正在着手建立科学全面的数学模型,将来可用于质量数据采写、分析和管理,将逐步避免不理性分析,使质量数据更具全面性和权威性。

    记者:我区还存在一些质量不达标的产品,将如何应对?

    刘新胜:在反映我区整体质量状况稳定提高的基础上,今年的质量白皮书依然客观反映了我区部分产品质量长期不达标的情况,这些产品大多集中在低压电器、地膜、滴灌带、防水卷材等自产的小产品上,多为小企业、小规模生产,技术含量低,但是对全区质量的整体水平影响却不小。而且,这些不合格的小产品基本上都处在地州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的管辖之内。这更加说明,各级政府如何进一步发挥主体责任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质量不达标的产品,我区将有针对性地开展单一产品质量提升活动,对于一些质量问题高发的地区,将引入约谈机制,形成监管合力,同时通过大力宣传提高公众质量安全意识。

    记者:分级管理实施后,质量共治的效果如何?

    刘新胜:2015年,自治区启动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质监系统行政管理体制由垂直管理体制调整为分级管理,政府的质量主体责任更加凸显,质监局的职能由事前审查逐步转变到事中、事后的监管。

    从目前看,我区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都明显提高,质量共治已经纳入了自治区很多厅局的日常工作。不少厅局都专门召开党委会研究,给今年的白皮书提供了更加客观和全面的数据,提升了白皮书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当前,国家提出“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进一步明确了质量发展战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自治区更是将质量工作在政府绩效考核中的比重由1.05%提高到10%,质量之重要由此可见。抓好质量这个中心,从大处说,是对中央部署的贯彻落实,往小处说,则关系着全区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和生活质量。要使质量这个中心成为老百姓的向往、政府工作的着力点和技术部门的研究方向,通过引导,带动全社会共同关注和管理质量,把新疆建设成质量最好的地区,最终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加幸福。

    用质量意识筑牢质量发展基础

    □亚心网记者王兴瑞刘毅

    质量共治,意在充分发挥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监督等多方作用,多管齐下推进质量提升。这离不开全社会质量意识的提升,只有意识提升了,质量发展的基础才会更加牢固。近年来,我区不断强化质量监管部门的责任意识,推动全区质量工作不断进步,同时进一步引导消费者提高质量意识,使质量之基更加牢固。

    “质量兴新”战略稳步推进

    如今,随着我区名牌战略的不断推进,全疆各地争名牌、创名牌的意识明显提高,由过去的更重视市场和规模慢慢转变到质量和品牌上。

    这种变化从今年的新疆名牌产品认定中就能看出来。截至目前,我区19个地州市(含兵团)10个行业推荐上来的名牌产品数量达412个,为历年之最。

    自治区“质量兴新”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自治区质监局局长刘新胜说,自治区质监局将以新疆名牌产品创建为抓手,不断提高质量新疆的分量和内涵,为社会提供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高质量产品,这也是贯彻落实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实践。

    与此同时,我区标准化建设逐步推进。作为“质量兴新”和“质量强区”的重要基础,我区标准化建设在全区各个领域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标准化建设正从经济层面逐渐向生态文明等方面拓展,从生产领域向贸易领域、服务领域延伸。目前,全区标准化事业已经进入了全方位、广覆盖、多维度需求的“大标准”时代。刘新胜说,下一步还将进一步拓展标准化的应用领域,使更多的行业在标准化的框架内开展工作。

    引导消费者增强质量意识

    质量管理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这其中除了各级监管部门发挥应有的职责外,消费者质量安全意识的提升也非常重要。

    刘新胜说,去年我区部分产品存在较为突出的质量问题,但相关的投诉却寥寥无几,有的甚至完全没有投诉,这暴露出我区消费者在遇到低质量产品的时候,举报和投诉的意识并不强,这对构建全社会质量安全格局很不利,甚至为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开了后门。

    刘新胜建议,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时候,首先要认准产品品牌,品牌是对产品质量的集中诠释,购买有一定知名度的产品,更容易保障消费者的自身权益。对于现在市面上的“山寨”产品,消费者要学会辨别细节,提高警惕性,对于认识比较模糊的商标,要通过互联网等各种手段查询、辨别。在认准品牌的同时,消费者还要树立优质优价的消费观念,不要贪小便宜,尽量不要购买价格明显低于正常水平的产品。最后,消费者还要尽量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产品,便于享受售后服务和消费维权,同时要敢于投诉,不能因为损失小而放弃维护自身权益,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锱铢必较,生产经营者必然自觉遵纪守法,全社会的质量水平自然也就提高了。

---版权申明 新ICP备16001660号---
版权所有:9659澳门新葡萄娱乐场.欢迎您